过去20年,房子几乎是中国人财富的代名词,2000年至今,全国均价涨了5.5倍,一线城市更是飙涨20倍以上,早买房的人躺着实现阶层跃升。
但2021年后,楼市突然变天,郑州、石家庄等城市房价阴跌,连北上广深也扛不住下行压力,如今手握房产的人都在问:5年后,它会是“财富”还是“累赘”?
答案其实早就已经清楚了,关键看你手里的房子在哪。
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再次召开,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再清晰不过,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高层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并将其置于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框架下推进。
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政策的核心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房子不再首先是投资品,而是民生必需品。
当政策方向、人口结构和市场供求同时转向,五年后的房子究竟是财富还是负担,答案正在浮出水面。
01 政策定调: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终结
中央最新政策表述中,房地产已不再被简单视为刺激经济的工具,中央决策层将房地产定位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
未来五年,房地产发展模式将围绕三大支柱展开:
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被置于首位,租赁市场将获得与商品房同等的政策关注。市场将不再是唯一选项,保障性住房供应将大幅增加,重点解决工薪群体的刚性需求。
地方调控自主权明显扩大,各城市可自主取消或调减限购政策、调整普通住宅标准,这意味着“一刀切”政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不同城市房价走势将加速分化。
02 房价分化:城市差距拉大,普涨时代一去不返
以2025年为起点,中国各层级城市的房价走势将呈现显著分化,这种分化既源于政策差异,更根植于城市基本面的根本差异。
一线城市呈现结构性企稳,核心地段优质房产价格已显现回升迹象,2024年上海高端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达2.5倍。
瑞银最新预测显示,全国房价可能在2026年初企稳,比此前预期提前半年。
强二线城市冷热不均,南京、杭州、成都等产业基础扎实、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部分热点板块有望在2025年中旬止跌回稳,但缺乏产业支撑的普通二线城市,房价仍将承压。
三四线城市面临长期调整,这些地区普遍面临人口流失、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
03 价值重估:什么房子能成为财富?
未来五年,决定一套房子是财富还是累赘的关键因素正在重构,位置、品质、政策匹配度成为关键指标。
核心城市优质房产仍是安全资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租金回报率已达1.87%-2%,超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这些区域兼具流动性和保值功能,仍是抗通胀的首选。
绿色智能住宅将获溢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4年全国绿色建筑新增面积达到8.3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75%,LEED认证绿色建筑的溢价率已超15%。
而三类房产则面临成为累赘”:
远郊伪地铁盘首当其冲,去化周期普遍超过3年(如北京房山、广州增城),老旧学区房因多校划片政策扩围,学位价值正被稀释,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工抵房,部分价格已跌至3800元/㎡,流动性几近冻结。
博星优配-博星优配官网-线上配资网站-股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